談到雞場、豬場的污水的處理,有位專家說,對于一個養殖場來說,比較經濟實用的方法就是盡量降低污水的產生,如限制用大量水沖刷雞舍、豬舍,減少地表降水流入糞池等。但現實條件所限,不少養殖場的糞污處理設施、設備的質量、結構、布局、使用效率和使用年限都不盡人意。有的如沼氣設備還有安全隱患和二次污染、維護困難問題等。但利用生物技術產品如微生態凈水調節劑,再加由專家提供設計的三級糞污處理消化沉淀池的工藝流程,就可以將雞糞、豬糞通過污水池經沉淀過濾后產生肥力水液體,用以種植生產大量的藻類植物,靠水生植物的吸附降解來處理沉淀池里的糞污,在一些地方的試驗中,每畝污水面積一晝夜可產一噸的藻類植物。這些藻類植物可以用來喂豬、喂雞,污水可以經過濾重復使用,使污水進入循環利用環節。
對此,筆者也有同感,養殖場糞污處理的減量、無害、資源化已經是大勢所趨。
從宏觀看,今后國家政策的導向是,經過全行業共同努力,力爭2020年規模養殖場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比例達75%以上,規?;B殖場糞便和污水處理利用率分別達到90%和60%以上,畜禽糞污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。這樣的宏觀指導性政策勢必會有具體的指令性措施來配套;這種配套包括了局部地區的限養、禁養、適度規模飼養、重要水源地和旅游地的養殖場強拆等。對不在強拆、禁養之列的,則規定了嚴格的糞污處理標準和監督檢查與懲罰細目。所以,經營養殖場勢必配套糞污的環保處理是跳不過去的空白,繞不過去的紅燈。
從具體的養殖場雞場周邊的空氣質量看,決不是1000米的距離間隔所能隔離化解得了的。況且,由我國地形復雜多樣,地勢西高東低逐級下降和冬季多刮西北季風,夏季多刮東南季風看;為防止大氣傳播而提出的所謂的養殖場建設要選擇上風口——糞污場要在下風口一說,也只能是局部微環境的,隨季節變化的,不可靠的甚至是心理安慰式的。位處于居民區的所謂安全距離更是相對的。雞的糞便產生的難聞的氣體,不僅會污染空氣影響人居環境,同時雞舍周邊因空氣質量差,通風換氣本身也是不良空氣質量的微循環,大量有害氣體,如氨、甲烷、硫化銨、糞臭素等,還有雞場、豬場排出的糞便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、寄生蟲蟲卵以及滋生的蚊蠅密布于養殖場四周,仍會經由進風口返回雞舍、豬舍里去。
還有業內專家指出,雞糞、豬糞中富含的有機物及病原體腐敗分解、磷的富營養化作用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都會對水體造成污染。而這污染不單指地表水,有毒、有害成分還易滲入地下水中,嚴重污染地下水。此外,從雞場、豬場排出的高濃度污水若長期用于灌溉,會使農作物出現倒伏、晚熟或不熟現象,造成減產,同時使土壤質量下降。
據行業統計,全國每年產生38億噸畜禽糞污,綜合利用率僅50%。國家政策導向的目標是爭取有效利用率提高到70%。然而,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成熟的技術規范和標準,目前,只有大型養殖企業,可以通過雞糞的發電處理來解決雞場糞便的問題。還有一些大型的養豬、養牛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配置了高科技水平的糞污處理設備,可以解決本場有限范圍內的污染問題。但因為投入巨大和場地、位置的限制,中小型養殖企業大多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。也有的企業如大午公司通過生物菌發酵的方式來處理糞便,制成有機肥,但也是為數不多的企業在應用。所以,對于養殖業的大多數來說,使用糞污處理設施設備,由于投資和運行成本高、維護費用高,技術和經驗不夠豐富,還遠未達到普遍低廉高效,就只能是“望糞興嘆了”。由此,筆者以為,養殖場采用生物技術產品處理糞污既可以解環保壓力的燃眉之急,又可以達到成本低廉,簡便易行的普及目標,值得大力推廣。相信這一技術也會在推廣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成熟。